近日,由中氢新能主要起草编写的《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hanol hydrogen hydrogenation integrated station》、《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指南Construction guide for methanol-to-hydrogen integrated refueling stations》、《加氢站关键部件安全性能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safety performance of key components of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固态储氢及氢电热联供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system of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and Hydrogen-Electricity-Heat combined supply》、《储氢合金储氢性能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cycle life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储氢合金循环寿命测试方法Test method for cycle life of hydrogen storage alloys》六项氢能领域团体标准,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发布实施。此次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行业关键技术领域的规范空白,更是以科技创新产品标准化成果为国庆献礼。
全链标准布局施策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此次发布的六项团体标准聚焦行业痛点,形成覆盖"制氢-储氢-加氢"核心环节的标准体系,每项标准均明确技术边界与实施路径:
1. 《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规范》(编号:T/CIET 1551—2025):
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公里”,制氢加氢一体站是一种创新型建站模式,在站内实现“制、储、运、加”所有环节,可显著降低终端用氢成本,提升供氢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对于促进氢能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指南》(编号:T/CIET 1621—2025):
该标准规范了储氢罐、加氢机等关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操作规程,有助于确保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运行,降低事故风险,为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设计、建设、验收及运营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指导。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我国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提高我国加氢站的建设质量和运营水平,促进氢能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氢能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我国氢能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 《加氢站关键部件安全性能测试方法》(编号:T/CIET 1531—2025):
该标准以行业现有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为基础,以综合性、系统性为原则,明确了加氢站关键部件性能测试方法,可有效满足氢能源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环节氢气泄漏的探测需求,确保加氢站关键部件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测试和评估,从而保障加氢站安全运行,有力推动氢能源产业规范化发展,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4. 《固态储氢及氢电热联供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编号:T/CIET 1566—2025):
该标准明确了固态储氢材料的热稳定性、氢气泄漏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并制定量化测试要求,旨在保障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前行。《固态储氢及氢电热联供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相关要求,为该系统的研发、生产、应用提供全面指导,加快固态储氢及氢热联供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广泛应用和产业化发展,提高氢能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助力我国氢能事业蓬勃发展。
5. 《储氢合金储氢性能测试方法》(编号:T/CIET 1742—2025):
该标准通过明确储氢合金性能测试的关键指标和要求,统一储氢合金的高低温放电性能、储氢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助力企业加速储氢合金技术的迭代和优化,以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6. 《储氢合金循环寿命测试方法》(编号:T/CIET 1741—2025):
《储氢合金储氢性能测试方法》《储氢合金循环寿命测试方法》将填补我国储氢合金性能测试领域的标准空白,为相关企业提供科学、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有助于提升储氢合金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标准起草单位,中氢新能技术团队表示:“六项标准的编制均以‘技术可行性、市场适配性、安全强制性’为核心原则。整合企业多年技术研发实践数据与产学研合作成果,既衔接国家氢能标准体系要求,又充分吸纳行业前沿技术经验,确保标准既能解决当前问题,更能引领未来发展方向。”
标准三重属性凸显 引领行业竞争方向
此次发布的标准深度契合"团体标准是市场的标准、竞争的标准、行业的标准"核心定位,为产业发展锚定方向:
- 市场标准:通过统一技术规范降低供需对接成本,解决不同企业产品兼容性不足的问题。以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标准为例,将加速氢能技术与交通、工业、民用供暖等场景的市场融合,让氢能从"实验室技术"变为"生活可用能源"。
- 竞争标准:以先进技术指标构建质量门槛,推动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如储氢合金性能测试标准,倒逼企业聚焦材料研发与工艺升级,助力突破氢能储存"卡脖子"难题。
- 行业标准:填补氢能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的规范空白,衔接国家氢能标准体系中"氢制备、氢储存、氢加注"关键子体系,同时强化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氢能产业参与全球竞争奠定基础。
标准赋能成果转化 科技献礼国家发展
标准的发布实施,是中氢新能科技成果转化与市场能力拓展的集中体现。从参与制定国家层面的宏观标准框架,到深耕团体标准解决行业微观痛点,中氢新能将多年研发的甲醇重整制氢、固态储氢以及氢燃料发电系统等核心技术,通过近30项标准的制定转化为行业共识,不仅彰显企业在氢能领域的技术领先性,更打通了"实验室技术—标准化成果—市场化应用"的重要路径。
中氢新能董事长周明强表示:"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将技术转化为行业共识的能力。六项标准的落地,让我们的创新成果从'企业产品'升级为'行业公共品',既拓展了技术应用的市场边界,更为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未来,中氢新能将持续推进标准制定工作,力争三年内将主导或参与的标准数量提升至50项,同时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对接,推动我国氢能标准国际化。在国庆来临之际,氢能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既是科技企业以标准化成果助力"双碳"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氢能产业向国家发展献礼的具体行动。随着标准全面实施,将进一步加速我国氢能产业规模化、系统化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